公司动态

安徽跨入工业大省行列

安徽进入工业大省行列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省工业经济提速 11月12日,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“十四五”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“十四五”以来,经济发展质量更好,呈现出动力上行、结构非结构、质量效益更优、产业新、渗透力更强的良好态势,实现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跨越式升级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安徽坚持稳中求发展、稳中促稳定。水泥。实施精准施策、解题增动力、凝聚力,推动工业经济展现出“砥砺前行”的强大韧性和活力。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.9%,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8%,高于全国2.6个百分点,位居全国第四,领先长三角和中部地区。从总量上看,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.42万亿元;规模以上工业收入从3.8万亿元增加到5.5万亿元,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6位,居中西部地区首位。从贡献来看,“十四五”以来,行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%以上。 2024年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至41.9%,今年前三季度将达到46.4%。工业经济的“压舱石”和“火车头”作用日益凸显。优化结构,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主引擎。安徽通过持续深化“双招双引”,着力培育新产业、新动能,推动制造业快速进入“强筋健骨、登高望远”的结构优化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.1%,占工业产值比重由40.3%提高到43.6%,居全国第三位;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由12.2%提高到16.1%。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7.8%,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.2%,创“十四五”以来新高;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33.5%提高到42.4%,高出全国7.8个百分点。提质增效,统筹推进智慧绿色变革。安徽推动现代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统筹推进智慧绿色转型,探索安徽“一亩三分地英雄”之路。制造业发展质量指数由全国第7位提高到第6位。企业研发投入超千亿元,“民族品牌”创新平台超过200个。目前,全省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覆盖率达到了90%以上。 “数字化转型中的智能转型”全面提速、提效率。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不到1000家增加到目前的2.33万家。培育一批全球“灯塔工厂”、国家级智能工厂和带动产业链变革的5G工厂,数量位居全国前列。到2024年底,该规定将实施。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.8%,增加值增长7.9%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合计下降14.2%,低于全国4个百分点。产业趋于新兴产业集群化。安徽坚持以培育先进制造业中心为主攻方向。汽车、家电等新兴产业高端家电、电子信息、先进光伏、新能源存储形成集群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分别增长2倍和15倍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汽车产量、新能源汽车产量、汽车出口均领先全国;装备制造业收入突破1.2万亿元,位居全国第六位,其中高端装备收入占比近50%。工业车辆产销量、国产六轴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;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连续突破2000亿元大关,2024年将超过5000亿元;全省戏剧记忆产量位居世界第四、全国第一; LCD面板显示驱动芯片晶圆代工市场共享世界首先是ld;先进光伏及新能源储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。从实力上看,安徽制造品牌“出圈”、“走出去”呈现强劲势头。全球约10%的显示面板、全国约8%的工业机器人、10%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、15%的家用电器、20%的光伏组件、30%的光伏逆变器和工业车辆都是“安徽制造”。今年前三季度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“三新”出口量同比增长71.9%。随着企业做强,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完善。安徽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、开发与帮扶并重,建立健全了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形成了参天大树、强健发展的生态。“灌木”和茂盛的“苗木”正在加速生长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.8万户增加到近2.5万户;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8500家增加到2.3万家;省级专特新企业由2818家增加到7221家,增长约2倍。其中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690家,位列全国第8位。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由454家增加到775家,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由36家增加到61家,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。 合肥财经眼容传媒工作室 合肥晚报-合肥记者报李厚祥
上一篇: 下一篇:没有了